廖承志与中国工合

时间:2019-06-27 15:00:00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2015年05期 作者:王毅林

3-22A-SQL-006.jpg


1938年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部分成员在香港合影。右1为廖承志,右4为宋庆龄。


廖承志(1908.9-1983.6),曾用名何柳华。广东惠阳县(现惠城区)陈江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他,出身国民党元老之名门,却在革命低潮时投奔了中国共产党; 他曾多次被捕入狱,却每次都奇迹般生还;他曾因“海外关系”被批判,却凭这份关系在外交战线上独树一帜。童年被叫作“肥仔”,晚年被尊为“廖公”。他为世界和平事业,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对海外侨胞感情深厚,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爱戴。他为港澳回归殚精竭虑,他魂系宝岛情动两岸。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派廖承志去香港主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他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积极组织侨胞和港澳同胞支援祖国抗战,积极开展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工作。1938年月,廖承志任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负责领导南方各省的工作及八路军广州办事处。同年6月14日,保卫中国同盟在香港宣告成立,由宋子文出任会长,宋庆龄担任主席,廖承志兼任秘书长。保卫中国同盟成立宣言中强调:其主要任务是“成为需要者和资金、物资捐赠者之间的桥梁”,成立后将积极从事“国际范围内筹募款项,进行医药工作、儿童保育工作与成立工业合作社等活动”。

当时,为了推动国际进步力量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在廖承志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支持下,1939年5月,宋庆龄、陈翰笙等在香港发起成立“工合”国际促进委员会,宋庆龄任名誉主席,香港基督教主教英国人何明华任主席,委员有斯诺、路易·艾黎、美籍普律德女士等,陈翰笙任秘书。“工合”国际促进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宣传、分配贷款,协助推进计划、视察,介绍技术及其他专家,设置研究机构,办理训练工作,出版刊物等。“工合”国际促进委员会的成立,扩大了对外宣传,加强了训练工作,沟通了捐款者与指导机构的意见。由于“工合”国际促进委员会的推动,在纽约、伦敦等地还成立了“工合”推进委员会,在海外华侨和同情中国抗战的各国进步团体以及国际友人中募集捐款,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转送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一部分交给kaiyun网址,用于指定的“工合”业务和训练工作。当时“工合”国际促进委员会募集到的款项约500万美元。

廖承志曾向宋庆龄反映八路军的棉衣、棉坎肩、背包和军鞋短缺情况,宋庆龄就委托“工合”西北区办事处赶制10万件棉大衣和一批棉坎肩、背包和军鞋,运往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1939年9月25日,毛泽东曾致函“工合”国际促进委员会主席何明华先生,对该会在帮助中国抗战方面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深表感佩,对其为解放区争取国际支援给予了高度赞扬。

这一信函是委托廖承志登门转交的。廖承志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宋庆龄、何香凝,大家都认为这是对保卫中国同盟和“工合”工作的最高评价。后来,在宋庆龄、廖承志团结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之下,“工合”组织遍布全国18个省,拥有2300多个合作社,社员总数达5 万多人,连同工作人员发展到20 多万人,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主义的统一战线力量。

(《廖承志与保卫中国同盟》节选)


Baidu
map